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Merge pull request #953 from audreyt/main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zh-tw proofreading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audreyt authored Jun 16, 2024
2 parents e52edd4 + 5941ee6 commit 625e89c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19 changed files with 172 additions and 195 deletions.
2 changes: 1 addition & 1 deletion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4-1-身分與人格權.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67,7 +67,7 @@
雖然這些系統因國家而異,不過它們都共同呈現出幾種特徵:

1. 在各種場合,它們都是正統、高度受信任的,在各種場合都被視為 "法定" 甚至是 "正式" 的身分,所有其他形式的身分要不是 "假名",就是通過參照正式系統而獲得正當性。
2. 部分由於 1)的原因,它們被廣泛應用在各式各樣的情境下(比如說在酒吧核對年齡、銀行開戶、納稅等),即使它們原本是基於對特定目的、特定計畫而設計的。一個聲名狼藉的例子是美國的社會安全號碼(SSN),它最初是在 1930 年代為了方便管理新的退休金制度而創建的[^SSNHistory]。到了 1960 年代,許多不同的政府和私營部門機構都經常要求使用該技術。這種廣泛的使用意味着人們在許多不同場合的活動都可以被記錄下來。1960 年代末和 1970 年代初,人們開始關注這些做法[^RightsOfCitizens],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限制聯邦政府機構之間共享數據的能力,同時也限制私營部門使用 SSN [^SSNUsageRestrictions]。此後,聯邦政府一直在努力減少 SSN 的使用,並積極尋找替代方案[^SSNAlternatives]
2. 部分由於 1)的原因,它們被廣泛應用在各式各樣的情境下(比如說在酒吧核對年齡、銀行開戶、納稅等),即使它們原本是基於對特定目的、特定計畫而設計的。一個聲名狼藉的例子是美國的社會安全號碼(SSN),它最初是在 1930 年代為了方便管理新的退休金制度而創建的[^SSNHistory]。到了 1960 年代,許多不同的政府和私營部門機構都經常要求使用該技術。這種廣泛的使用,意味著人們在許多不同場合的活動都可以被記錄下來。1960 年代末和 1970 年代初,人們開始關注這些做法[^RightsOfCitizens],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限制聯邦政府機構之間共享數據的能力,同時也限制私營部門使用 SSN [^SSNUsageRestrictions]。此後,聯邦政府一直在努力減少 SSN 的使用,並積極尋找替代方案[^SSNAlternatives]
3. 這些證件一般來說,是根據非常狹隘且有限的身分資訊簽發的。它們通常可追溯至政府簽發的文件,一般常見的、最基本的是出生證明,而出生證明依賴單一醫生的簽名,偶爾有面對面出現的補充。然而,如果在身分問題上持續存在爭議,往往需要透過繁複的法律程序來解決。

這些特徵組合在一起,讓「身分」成了不太穩定的混合物。一方面,政府簽發的身分是現代生活的基礎,通常旨在避免侵害隱私。但另一方面,卻又在保護身分方面效益不彰,因為正式身分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場合且難以保密,更是建立在一些單薄的訊號基礎上。除此之外,正如我們在下面將探討的,這些問題,目前正因為如生成式基礎模型(GFM)等技術進步而更為加劇,它們可以輕鬆地模仿、修改內容,也可以從公開訊號中導出複雜的推論。此外,創建社交身分證明的數位版本進度相當緩慢,各司法管轄區也並不一致。由於上述種種原因,現有政府所頒發的身分證件,地位越來越不穩定且危險,在識別和保護的二者權衡,相當缺乏可信度。
Expand Down
45 changes: 21 additions & 24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4-2-結社與多元公眾.md

Large diffs are not rendered by default.

28 changes: 14 additions & 14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4-3-商業與信任.md

Large diffs are not rendered by default.

20 changes: 10 additions & 10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4-4-財產與合約.md

Large diffs are not rendered by default.

2 changes: 1 addition & 1 deletion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4-5-存取權.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37,7 +37,7 @@
[^Mother]: Suzanne Simard, *Finding the Mother Tree: Discovering the Wisdom of the Forest* (New York: Knopf, 2021).
[^fungi]: Suzanne W. Simard, David A. Perry, Melanie D. Jones, David D. Myrold, Daniel M. Durall and Randy Molina, "Net Transfer of Carbon Between Ectomycorrhizal Tree Species in the Field", *Nature* 388 (1997): 579--582.

在生機勃勃的森林中,單一的 "母樹" 能與數百棵其他樹木建立連接。多棵母樹透過重疊的網絡,確保了整個森林作為集體有機體的連續性,透過開放的連接,來確保安全牢靠的環境。
在生機勃勃的森林中,單一的「母樹」能與數百棵其他樹木建立連接。多棵母樹透過重疊的網絡,確保了整個森林作為集體有機體的連續性,透過開放的連接,來確保安全牢靠的環境。

數位基礎建設,透過開源軟體和開放資料建立起類似的模式。作為全球社群開放的公共基礎,它與成千上萬的數位社群合作,同時提供開放且安全的網際網路存取,並共同防禦當前的數位威脅。

Expand Down
37 changes: 18 additions & 19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5-0-協作技術與民主.md

Large diffs are not rendered by default.

12 changes: 6 additions & 6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5-1-後符號交流.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7,27 +7,27 @@

---

「後符號交流」的出現,標誌着人與人之間思想和情感交流新時代的開始。這種模式超越了語言和傳統符號的侷限,因爲它們往往受到文化界限和主觀解釋的限制。「後符號交流」利用尖端技術,包括神經界面、中介實境和先進的 AI ,促進了更直觀、更直接的人際互動。
「後符號交流」的出現,標誌著人與人之間思想和情感交流新時代的開始。這種模式超越了語言和傳統符號的侷限,因爲它們往往受到文化界限和主觀解釋的限制。「後符號交流」利用尖端技術,包括神經界面、中介實境和先進的 AI ,促進了更直觀、更直接的人際互動。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其中的一些技術,探索後符號交流的概念和前沿,研究它將如何徹底改變人際聯繫、教育和協作。討論深入探討了無需口語或書面語言就能傳遞思想、情感和感官體驗的技術的潛力。本章探討了這種通信對社會、個人身份以及我們對集體意識的理解的影響。此外,本章還探討了後符號交流如何通過促進更深層次的共鳴和共享經驗,影響我們應對文化誤解和衝突等全球性挑戰的方式。

本章也會仔細探討這種深度互聯所涉及的倫理問題,包括對隱私的關注和對個人思想自主性的保護。當我們站在這場通訊革命的風口浪尖上時,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這樣一個未來:在這裏,思想和情感一樣暢通無阻,理解不會因爲言語的含糊不清而受到阻礙,人類分享經驗時生動的程度,和親身體驗時一般無二。
本章也會仔細探討這種深度互聯所涉及的倫理問題,包括對隱私的關注和對個人思想自主性的保護。當我們站在這場通訊革命的風口浪尖上時,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這樣一個未來:在這裡,思想和情感一樣暢通無阻,理解不會因爲言語的含糊不清而受到阻礙,人類分享經驗時生動的程度,和親身體驗時一般無二。

### 今日的親近關係

後符號交流(Post-symbolic communication)是杰倫-拉尼爾(Jaron Lanier)[^1] 創造的術語,它超越了傳統語言和符號的範疇,探索直接和身臨其境共享體驗的潛力。拉尼爾從章魚等動物身上觀察到的複雜的非語言交流中汲取靈感,章魚通過動態改變自己的形態和顏色來傳達複雜的資訊。這種交流模式提出了從抽象到具體的演變,使人類能夠在虛擬空間中以直接和生動的思想表達自己。
後符號交流(Post-symbolic communication)是杰倫-拉尼爾(Jaron Lanier)[^1] 創造的術語,它超越了傳統語言和符號的範疇,探索直接和身臨其境共享體驗的潛力。拉尼爾從章魚等動物身上觀察到的複雜非語言交流中汲取靈感,章魚通過動態改變自己的形態和顏色來傳達複雜的資訊。這種交流模式提出了從抽象到具體的演變,使人類能夠在虛擬空間中以直接和生動的思想表達自己。

在當前的景觀中,我們從各種形式的人類互動中看到了這種後符號化潛力的曙光。例如,舞蹈和肢體親密接觸可以在不說一個字的情況下傳達複雜的情感狀態和敘事。在音樂方面,有證據表明音樂家之間以及表演者與觀衆之間存在共同的大腦活動。一些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fMRI)觀察聽衆大腦的同步反應[^2],還有一些研究利用腦電圖追蹤管絃樂隊中音樂家的大腦活動[^3],發現這種協調與音樂享受之間存在聯繫[^4]。另一個例子是無言的母嬰紐帶,特別是母親和胎兒之間的心跳同步,尤其是當母親有節奏地呼吸時,這表明了一種內在的交流途徑[^5]。這些例子--音樂中的協調、母子心跳的聯繫、冥想或迷幻體驗中達到的集體狀態--都指向一種超越口頭和書面語言的深層交流潛力。

不過,在後符號交流中,嗅覺也許是最普遍、最被低估的感官之一。化學信號在人類交流中的作用是後符號交流中一個成熟的探索領域。化學信號或化學信號在動物界被廣泛用於交流,在人類互動中也發揮着微妙而重要的作用。這些生化信使可以傳達情緒狀態,並引發他人的反應,而且往往是無意識的。例如,研究表明,人的汗液中含有一些化合物,當這些化合物被他人檢測到時,可以傳達壓力或恐懼,從而影響接收者的感知和行爲。這種交流形式深深植根於我們的生物學,通過繞過傳統的語言方法,直接影響接收者的情緒狀態和整個意識連續體的認知,符合後符號交流的原則[^6]
不過,在後符號交流中,嗅覺也許是最普遍、最被低估的感官之一。化學信號在人類交流中的作用是後符號交流中一個成熟的探索領域。化學信號或化學信號在動物界被廣泛用於交流,在人類互動中也發揮著微妙而重要的作用。這些生化信使可以傳達情緒狀態,並引發他人的反應,而且往往是無意識的。例如:研究表明人的汗液中含有一些化合物,當這些化合物被他人檢測到時,可以傳達壓力或恐懼,從而影響接收者的感知和行爲。這種交流形式深深植根於我們的生物學,通過繞過傳統的語言方法,直接影響接收者的情緒狀態和整個意識連續體的認知,符合後符號交流的原則[^6]

總之,今天的對話中,不乏接近於後符號交流的例子。從生理信號的同步,到能夠微妙影響人類行爲和互動的化學信號的傳遞,我們正在學習欣賞和運用我們非語言交流能力的力量。

### 明日的親近關係

在技術領域,尤其是在生成式 AI 領域,我們正在見證與後符號交流理念平行的演變。像 DALL-E 這樣的工具,和其他先進的 AI 平臺,就是這項進步的例證。這些技術讓我們能夠以與我們想像力匹配的速度,生成我們思想的視覺呈現。現在,我們不再侷限於學習繪畫或使用複雜的電腦圖形軟體;我們可以立即創造出以前只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圖像和視覺場景。這種將思維轉化爲視覺形式的即時表現,是向後符號交流時代的一次重大飛躍。它彌合了抽象概念與有形表現之間的鴻溝,使我們能夠以更直接、更直觀的方式交流思想和情感。這種能力超越了單純的藝術表達;它對我們如何分享和理解彼此的內在體驗和創造性構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進一步探索技術與後符號交流的交匯點時,「人形彈性(homuncular flexibility)」[^7]的概念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視角。這一概念表明,個人可以學會控制與自己的身體形態大相徑庭的虛擬身體。通過改變追蹤運動(輸入)和渲染運動(輸出)之間的關係,用戶可以體驗到一種超越身體限制的交流形式。這個洞見,對理解和模擬幻肢等現象特別重要。在幻肢現象中,人可以感知到並與不存在的肢體進行互動。在這一概念的基礎上,AI 和動畫領域的最新進展,尤其是語言模型在即時動畫控制中的應用,進一步擴大了人形彈性的範圍。這些技術能夠解釋自然語言輸入,在虛擬環境中生成動態逼真的動畫[^8]。通過整合語言模型,用戶可以更直觀地指揮虛擬化身或環境,並與之互動,使用自然語言提示覆雜的動畫。這種協同作用增強了用戶表達和體驗各種狀態和動作的能力,使虛擬互動更加逼真和身臨其境。
在進一步探索技術與後符號交流的交匯點時,「人形彈性(homuncular flexibility)」[^7]的概念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視角。這一概念表明,個人可以學會控制與自己的身體形態大相徑庭的虛擬身體。通過改變追蹤運動(輸入)和渲染運動(輸出)之間的關係,用戶可以體驗到一種超越身體限制的交流形式,這個洞見對理解和模擬幻肢等現象特別重要。在幻肢現象中,人可以感知到並與不存在的肢體進行互動。在這一概念的基礎上,AI 和動畫領域的最新進展,尤其是語言模型在即時動畫控制中的應用,進一步擴大了人形彈性的範圍。這些技術能夠解釋自然語言輸入,在虛擬環境中生成動態逼真的動畫[^8]。通過整合語言模型,用戶可以更直觀地指揮虛擬化身或環境,並與之互動,使用自然語言提示覆雜的動畫。這種協同作用增強了用戶表達和體驗各種狀態和動作的能力,使虛擬互動更加逼真和身臨其境。

此外,將神經界面融入後符號通訊領域,也是令人興奮的前沿發展。神經界面,即直接連接大腦的設備,正變得越來越複雜,並將爲複雜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提供直接途徑。這些技術可以捕捉與特定思想或狀態相關的神經活動,並將其轉化爲數字或物理輸出,從而實現前所未有的互動。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大腦植入如何將癱瘓病人的意圖轉化爲物理動作[^9],顯示了神經界面在彌合思想與行動之間鴻溝的巨大潛力。這種能力表明,在實現後符號交流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思想和情感的傳遞可以直接、無縫地進行。

Expand All @@ -37,7 +37,7 @@

從同步心跳到以圖像的形式虛擬表達思想,我們正在穩步邁向這樣一個現實:溝通的邊界不斷擴大,從而能夠產生更深層次的共鳴、創造力和共同理解。展望未來,「後符號交流」將爲我們帶來一個大膽的未來。通過神經界面進行心靈感應交流、在可控環境中共同探索清醒的夢境以及直接傳遞情緒狀態,這些都是有可能實現的。研究人員不僅在對現有技術進行迭代,還在爲可能重新定義人類聯繫的激進創新鋪平道路。

這些技術的發展預示着,在未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會逐漸消失,從而實現更親密、更直接的交流。當我們學會駕馭這些新空間時,我們很可能會發現藝術、社交互動和集體解決問題的新形式,以以前無法想象的方式利用我們共同的人性
這些技術的發展預示著,未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會逐漸消失,從而實現更親密、更直接地交流。當我們學會駕馭這些新空間時,我們很可能會發現藝術、社交互動和集體解決問題的新形式,以前無法想像的方式利用我們共同的人性

### 後符號交流的侷限性

Expand Down
2 changes: 1 addition & 1 deletion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5-2-沉浸式共享實境.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27,7 +27,7 @@

長期以來,視聽介面一直是數位領域的先驅感官,現在的前沿領域正拓展至觸覺;先進的觸覺反饋系統,可以複製身體接觸的細微差異。嗅覺,曾一度被認為是數位領域中難以被捉摸的感官,但現在技術也能捕捉到嗅覺,使香味和氣味成為VR中關於故事講述、教育甚至零售體驗的一部分。味覺,雖然仍處於萌芽階段,但已開始通過味覺重定向技術[^1]大顯身手,通過在進食前,向口腔輸送化學調製劑來改變味覺感知,這預示著,在未來用餐將成為一種共同的虛擬冒險。

多感官擴增,不僅僅是為了增強效果,還有一個更高的目的,即在沉浸式空間中促進包容性平等。例如,超級寫實的社交虛擬實境平台,在設計時即可考慮無障礙因素,允許有視覺或聽覺障礙的人,通過其他感官參與其中。當前設計中的虛擬會議空間,可以讓相距甚遠的人們,像在同一個房間裡一樣交談。例如,「門戶警務專案Portals Policing Project)[^2] 就示範了身臨其境共享實境,如何通過在可控但逼真的虛擬房間裡,與執法人員分享人們的生活經驗,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從而成為公共利益服務的例證。同樣,「樹專案」[^3] 展示了沉浸式虛擬實境,如何通過把用戶變成一棵熱帶雨林的樹,來體會砍伐森林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從而喚起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同情和憐憫。
多感官擴增,不僅僅是為了增強效果,還有一個更高的目的,即在沉浸式空間中促進包容性平等。例如,超級寫實的社交虛擬實境平台,在設計時即可考慮無障礙因素,允許有視覺或聽覺障礙的人,通過其他感官參與其中。當前設計中的虛擬會議空間,可以讓相距甚遠的人們,像在同一個房間裡一樣交談。例如,「門戶警務專案」((Portals Policing Project)[^2] 就示範了身臨其境共享實境,如何通過在可控但逼真的虛擬房間裡,與執法人員分享人們的生活經驗,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從而成為公共利益服務的例證。同樣,「樹專案」[^3] 展示了沉浸式虛擬實境,如何通過把用戶變成一棵熱帶雨林的樹,來體會砍伐森林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從而喚起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同情和憐憫。

### 沉浸式共享實境的前沿

Expand Down
Loading

0 comments on commit 625e89c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