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hdLee/CMMInterpreter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16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CMM解释器文档

该CMM解释器包含共包含了前端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IR的语法树的解析,中间代码以及后端虚拟机对中间表示的解释执行,另外还有Debug功能。

该解释器主要支持int doubleboolstring类型,以及if-elsewhilebreakcontinue语句,支持read输入和write输出。

首先感谢Moskize91,我主要参考了他的部分代码和结构。

前端

前端主要由词法分析Lexer和语法语义分析Parser构成,由Lexer将通过有限状态机将文件中的字符逐个读入,当状态发送改变时,说明前一个状态对应的Token已经构造完毕,传递给Parser,然后Parser通过递归下降子程序对Token进行递归处理,直至将其转换为终结符。

前端的执行是先调用Parser的,所以当Parser开始执行的时候,它会向Lexer请求Token,然后Lexer才开始从文件中陆续读取字符并将其解析成Token返回,所以对于前端的执行,代码只需被扫描一遍即可。Parser最终将所有Token转换为一颗语法树,并返回语法树的根节点。

Token中除了对应的字符串外,还存储着对应的位置信息,所以若在解析时出现语法错误,LexerParser会抛出异常并停止解析。

中间代码

语法树的解析工作由CodeCreater来完成,它同样通过递归下降的方式根据语法树的生成结构遍历语法树。整套代码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Context类中,它是代码块对应的上下文。由于该解释器只支持判断语句与循环语句,所以所有代码整体是在一个大的代码块中,共享一个Context

Context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类:

  • CodeChunk:该类主要用来按顺序存储中间代码。
  • VariablePool:变量池,用来为中间代码分配变量。临时变量会被回收,在代码中被定义的局部变量不会被回收。
  • VariableRecorder:用来记录变量与变量名之间的对应关系已经变量的类型信息,每一个代码块都有一个,最终形成树形结构,但是子节点可以访问父节点,父节点并不能访问子节点。
  • PositionPlaceholder:该类用于填充转跳语句的操作数,因为产生转跳语句时并不知道其转跳目标的位置,所以需要占位。
  • JumpStack:记录当前的循环体,并指定相关的continuebreak转跳位置信息。

所有的变量类型都会被推迟到运行时来判断,所以在中间代码生成时采用一种延迟绑定的策略,在运行时解释中间代码时再将变量类型绑定到相应的操作数上。

中间代码主要是在三元式的加了一点微小的改动,主要包括:

    public enum Command {
        Mov,
        Add, Sub, Mul, Div, Mod, Opposite,

        Not, And, Or,
        Gt, Gte, Lt, Lte, Equal, NotEqual,

        Jmp, JmpUnless,
        Write, Read,
        NewArray, Get, Set
    }
  • Mov:变量的赋值。
  • Jmp:直接转跳语句。
  • JmpUnless:当特定条件不成立时进行转跳,跳到目标位置的下一行。
  • Write:将对应变量的值输出。
  • Read:输入信息为特定变量赋值。
  • NewArray:定义一个数组。
  • Get:从数组中取出一个对应索引的元素。
  • Set:给数组中指定索引的元素赋值。

SetGet是对于数组的操作,比较特殊,它们有三个操作数。

IntermediateCodeCreator为中间代码生成提供了接口,它调用CodeCreator并返回一个产生的中间代码序列。在返回中间代码序列之前,该类会将所有的转跳语句的占位符替换为对应的行数。

简单示例

int i = 0;
while (i < 10) {
	write(i);
	i += 1;
}
          Mov   1, _, _  <<  0
          Mov   0, 1, _
          Mov   1, 0, _
          Mov   2, _, _  <<  10
           Lt   1, 2, _
    JmpUnless   11, 1, _
          Mov   2, 0, _
        Write   2, _, _
          Mov   1, _, _  <<  1
          Add   0, 1, _
          Jmp   2, _, _

中间代码存在很大的冗余,优化的话以后有时间再做吧。

后端

后端是一个简单的虚拟机,虚拟机读入文件,启动语法分析并转化成中间代码序列,然后将中间代码转交给Runtime类,由Runtime类来按序解释中间代码。

中间代码的解释执行是由Interpreter类来完成的,该类维持一个静态的HashMap,其中key为中间代码的命令,而value为命令所对应的lambda函数。lambda函数的返回值为下一条指令的位置,在解释时从第0个中间代码开始,通过中间代码命令取出对应函数并执行,得到下一条指令,找到没有指令可执行为止。

若在解释时遇到两个变量类型不一致的问题,解释器会提升变量的类型,如果此时还不一致,那么就抛出错误。

在解释执行中间代码时,解释器会将所有遇到的临时变量和局部变量转换为Value类型并存储在DataChunk中。

所有变量的类型信息都是在运行时出现,所有对于类型错误,数组的错误操作等都是在运行时才会被发现。在解释时,如果遇到错误,打印错误信息并退出。

简单示例

int i = 0;
while (i < 10) {
	write(i);
	i += 1;
}

Debug

解释器加入了Debug模式,在该模式中,Debug类会从词法分析中获取源代码,在中间代码生成过程中建立源代码与中间代码的映射关系,并记录相关代码的作用域以方便查询变量信息。在中间代码执行前,虚拟机会将执行权限与相关的参数传给Debug类,由Debug类来负责执行。

Debug对中间代码的解释执行并无两样,只是它存储了许多调试信息,并按照需要解释命令。具体命令如下:

  • l/list [inter]:打印源代码,当命令后跟inter时打印中间代码。
  • r/run:运行程序,直到遇到断点或程序结束;若程序已经结束,则重新开始运行。
  • c/continue:运行程序,直到遇到断点或程序结束。
  • b/break [inter] line:在源代码的对应行上加入断点,当命令中含有inter时在中间代码上加断点。
  • n/next [inter]:运行下一行代码,当命令中含有inter时运行下一行中间代码。
  • p/print id:打印变量信息,若id为正整数,则打印中间代码中的操作数所对应的变量。
  • d/delete [inter] line:删除对应行上的断点。
  • info break [inter]:输出断点信息。
  • q/quit:退出程序。

About

No description, website, or topics provided.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