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与私下讲话非常不同。
听众往往是陌生人。他们和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不同,他们并不了解你的一切,他们只是对你有个大概的了解。
与家人和好友说话的时候,由于之前已经有过太多的交往,所以,相互之间的交谈实际上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是经过大量简化的。
比如,当你对朋友和家人说“有些人……”的时候,1) 他们知道你说的更可能是哪些人,2) 他们也知道你说的更可能不是哪些人。不管“有些人……”后面的话题是什么,你们之前都可能已经讨论过,或者很可能至少讨论过一些相关话题,于是,很多细节对你们来说,是“不言而明”的。
然而,当你对一群陌生人说,“有些人……”的时候,无论其中的哪一个都无法确定你所说的“有些人”是否包括他自己。于是,沟通差异已经开始悄悄地出现。如果讲者不注意这种差异的存在和它的重要影响,那么,其后的沟通就肯定会发生很多的困难。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有些人……”这样一个常见而又貌似微不足道的句式而已。然而,几乎一切的地方都可能存在这种沟通差异,因果、比较、前提、价值观等等……所以,所谓的“说清楚”真的很难很难,因为你面对的不止是一个陌生人,而是很多很多陌生人。
要牢牢记住,听众是陌生人。至少,在他们接受你之前。
刚开始的时候,新手甚至可能注意不到这一点。就算注意到了,也似乎束手无策。因为“误解”毕竟是发生在听者思维里的事情,讲者在讲之前和之中都无法获知误解的存在和内容。有时,听者的神态会告诉我们肯定哪里出问题了,但是,却无法让我们明白那问题究竟是什么。
对策总是存在的:认真对待讲话之后与听众的面对面交流。
首先要保持心态的平和,而后,认真记录听众的每一个反馈。其次,不要急于为自己辩解(不要把疑惑当作质疑),甚至不要急于回答问题,而是尝试着通过反向复述(您的意思是不是“……”)确定提问者的真正问题,而后再认真回答。
不要怕“回答不出来”。新手就是新手,需要磨练,这不丢人。丢人的是不懂装懂,死撑却撑不住。听众对这种人是没有任何耐心的,换位思考一下吧,换作是你,可能会直接把这样的人归为某类,从此再不理睬。
一切无法回答、难以回答、回答的不够清楚的问题,都拿出纸笔记录下来,以备提醒自己回去做足功课。当场记录也会让听众明白你会认真考虑他们的问题的。而后,一定要告诉提问者,你回去会马上想办法弄清楚,并且会在第一时间向他反馈。这样做,不仅不丢人,相反,还可能会赢得尊重。